- 相關推薦
岳飛人物故事
岳飛人物故事1
岳飛(1103~1142年)字鵬舉,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(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)人。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略家、軍事家、民族英雄。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、遼、金、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帥,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、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。位列南宋中興四將(岳飛、韓世忠、張俊、劉光世)之首。
大家—起來看看我國民族英雄岳飛的神奇故事。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英雄,他生活在離我們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,隔我們有好幾百年的時間。
那是在—個冬天的下午,外面吹著寒風,突然在—個農居的小房子里傳出—陣又—陣嬰兒的'哭聲,岳飛就在這天下午出生了。岳飛在媽媽懷里不停地哭著,小臉漲得通紅,岳飛的爸爸在旁邊來回走著不停地拍著腦門,哎,該給這孩子取個什么名字呢?正好這時候,小房的上面正好有—只大鳥嘴里哇哇叫著飛了過去,岳飛的爸爸臉上露出了微笑:對,就把這孩子叫做岳飛吧。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鳥—樣展翅高飛。
在岳飛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時候,這天早上岳飛爸爸要到鎮上去辦事,突然黃河發了好大好大的洪水,那洪水就象—個張著大嘴的魔鬼,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呼嘯而來,吞沒了—個又—個村莊。當洪水來到岳飛的家門口時,岳飛的媽媽急中生智,抱著岳飛跳進了—個大大的水缸,就這樣,洪水就載著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,周圍已經不見了村莊,全是黃黃的洪水。
終于,幾天過去了,大水也退去了,岳飛和媽媽也漂到了—個小鎮上。岳飛和媽媽便無家可歸了,于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上安家落戶了。
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貧窮,所以他很早就跟隨媽媽到田里勞動,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飛的身上,可是小岳習卻—點都不怕,因為他是—個非常堅強的孩子。岳飛還非常喜歡看書,喜歡學習。他常常看書到深夜。岳飛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識,比如說要尊老愛幼,要懂禮貌。他還非常喜愛看打仗的書,他想長大以后做—個大將軍,率領—支軍隊去保家衛國,去幫助國家不受到別人欺負。
由于經常參加勞動,小岳飛的身體長得棒棒的,吃飯—次就能吃三大碗,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干活,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—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。
岳飛人物故事2
岳飛(1103~1142年)字鵬舉,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(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)人。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略家、軍事家、民族英雄[12]。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、遼、金、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帥,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、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。位列南宋中興四將(岳飛、韓世忠、張俊、劉光世)之首。
南宋抗金英雄岳飛背刺“盡忠報國”四字,昭示愛國心跡,歷來為人稱道。但是岳飛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,《宋史》沒有詳細記載,民間流傳有多種版本,一種說法是岳母刺字,激勵岳飛報效國家。也有人考證說,岳飛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。岳飛背上的“盡忠報國”究竟從何而來,歷史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。
岳飛背上刺有“盡忠報國”,歷史上確有其事,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勵兒子上戰場的意愿,但不是岳母親手所刺
《宋史·岳飛傳》有記載,當岳飛入獄之初,秦檜等密議讓何鑄審訊。岳飛義正詞嚴,力陳抗金軍功,愛國何罪之有?并當著何鑄面“裂裳以背示鑄,有‘盡忠報國’四大字,深入膚里”。浩然正氣,令何鑄汗顏詞窮。
北京青年報報道,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游彪認為,岳飛的母親姚氏是一個農家婦女,識字的可能性不大,所以不可能親手在岳飛背上刺上“盡忠報國”四個字。但極有可能的是,他母親為了鼓勵他放心去戰場打仗,請人在岳飛背上刺的。
宋代實行募兵制,為了加強對士兵的管理和控制,要求“刺字為兵”
關于岳飛背部刺字還有一種說法,岳飛久懷報國之志,曾三次從軍抗金殺敵。他于宣和四年(1122年)19歲時第一次應募入伍,背部刺字大約是此時所為,因為北宋末年“刺字為兵”的制度仍在貫徹執行。所以岳飛在背部刺上“盡忠報國”四字明志。
游彪教授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,他認為通過分析宋代的'兵制,可以推斷岳飛背上的字不是因為他當兵才刺的。
兩宋時期,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國家正規軍完全靠募兵的時代。漢唐和元明清都是實行征兵制,所謂征兵就是一種兵役,只要是國家的公民,都要被強行服兵役。
兩宋的募兵制則是國家從老百姓中招募士兵,國家出錢雇傭他們。所以宋代的軍隊都是國家花錢養的雇傭兵,人員來源比較復雜,游民、饑民和犯過法的人都可以應募入伍,這就加大了管理的難度。
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,為了加強對軍隊的管理和控制,“刺字為兵”就成為了一種規范運作的制度,只要是應募入伍的士兵,都要刺字作為標記。趙匡胤認為應該把兵和民分開,兵民分開控制,有利于國家的穩定,有利于皇帝的統治。南宋人牛弁《曲洧舊聞》也說:“藝祖(即宋太祖)平定天下,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,刺字以為兵。”據古書零星記載,一般是取“松煙墨”,入管針(類似于管狀針頭)畫字于身,直刺肌膚,涂以藥酒即成。
岳飛刺字的內容和部位都不符合宋代士兵刺字的規定
宋代有兩種軍隊需要刺字,一種是禁軍,就是國家的作戰部隊;一種是廂軍,相當于現在的工程兵,國家的大型公共工程,比如修橋補路等,都是由廂軍來完成。禁軍和廂軍都有各自固定的番號,為了便于識別和管理,士兵刺字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屬部隊的番號,不會是其他的內容。這樣使得士兵不能隨心所欲地流勸和逃跑。
還有牢城兵,比如說水滸傳里面的林沖。他犯罪之后被發配到滄州當兵,這種兵是帶有徭役性質的,也會刺上諸如牢城第幾指揮之類的標記。
所以游彪教授說,從岳飛背部刺字的內容——“盡忠報國”來分析,不可能是他應募當兵的時候刺上去的。而且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代的規定,宋代給士兵刺字叫做黥面,最開始刺在臉上,人為地把士兵和社會普通階層分開,這對士兵是一種歧視。
岳飛人物故事3
“怒發沖冠,憑欄處,瀟瀟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閑,白了少年頭,空悲傷。“最近我讀了兒童版的《少年岳飛》,知道這首詞是《滿江紅》是南宋愛國將領、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飛所作。
岳飛很小的時候就失去父親,他從小就喜歡讀書。母親看他聰明好學,就省吃儉用的送他到附近的一所私塾去上學。岳飛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,讀書非常刻苦。沒過多久,他的學問就大有進步。讀了幾年后因為家里實在交不起學費,岳飛只好輟學,到一戶地主家里干活去了。雖然農活十分繁重,但他從不放棄學習。白天干完活,晚上就一個人靜靜的讀書寫字。有時候通宵不眠。后來岳飛和村子里一位武藝高強的人學習武藝。經過幾年的`訓練,終于成為了一位武藝超群的人。在他二十歲那年,懷著抗擊侵略者的壯志,準備從軍。臨行前,母親在他背上刺了“精忠報國“的訓詞。岳飛也時時刻刻記得,要忠于自己的祖國,保衛自己的祖國。岳飛從小不管讀書還是習武,都勤奮好學、刻苦用心,終成一代名將。故事讓我懂得了以下道理:
首先每個人都要熱愛自己的國家,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國家都不熱愛,那么就算他掌握再多的本領也是沒有用的。我們從小一定要樹立愛國愛民的精神,培養勤奮好學的習慣,掌握過硬的本領,將來更好的報效國家。
【岳飛人物故事】相關文章:
岳飛的故事12-18
岳飛英雄故事06-02
關于岳飛的故事06-01
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02-27
人物的故事分享08-12
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7篇【熱門】02-27
岳飛的作文07-16
岳飛的作文02-24
描寫人物的故事集錦08-16
講人物故事03-10